Tag Archives: 老子河上公章句

21Apr/24

“上善若水”和桑林之舞

先人于水有特殊的认知和感情,周易彖传“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周易文言“「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皆比云雨为乾天之德,生生之命也。云雨之象即屯卦,周易彖传“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比云雨雷电之象即刚柔天地相交也,男女之事类称云雨,此其故也。 墨子明鬼下“燕之有祖,當齊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雲夢也,此男女之所屬而觀也”乃言各国风土不同,燕周观行男女之事于祖庙(或说祭于沮澤之地),齐人在社,而宋殷则行男女之事于桑林。 燕风乃自周人,虽无记载,但是依旧可从古籍和岐周风俗略窥一二。地官司徒“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即周人遗风其隐晦之辞也。曾访西岐周公庙,卷阿之所,有姜嫄殿和郊媒殿皆求子之处,有碑记“远近祈子嗣者肩摩碰接,求无不得,香火之资,数以千计”描述暮春之“讫子会”。问诸乡里,指郊媒殿旁的数个窑洞偏房,言称讫子妇女庙会而来,夜居其中,有可心男子则纳诸洞内相欢,以求受孕,这大概就是地官司徒所言的周地“春奔不禁”了。周公之礼不拘泥于明媒正娶,亦兼男女春奔,其義乃风化民众以令多子多孙而不必拘泥于血统礼教,盖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也,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列男女之事于三才之后,夫妇父子君臣和礼仪之前,清楚地表明了周人对生生之德的认知:人间社会的根基,天下事无出其右者,任何礼仪法律在男女生生之事面前都可让步。 以男女首義之观检视诸如赵氏孤儿,孔末乱孔等典故,故事真伪,血脉纯正皆不重要,传承之大義在于不忘祖本,祀奉其神而不在血统。尚生生之德非自周人,竹书“殷商成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禱于桑林,雨”乃有史最早比归天德为男女生生之笔,其事乃天子桑林求雨以生生,以福泽人民万物。论衡感虚“《傳書》言:「湯遭七年旱,以身禱於桑林,自責以六過,天乃雨。」或言:「五年。禱辭曰:『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人。天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於是剪其髮,麗其手,自以為牲,用祈福於上帝。上帝甚說,時雨乃至。」”乃桑林祷雨之详。成汤放夏桀,作竹书“殷商成汤: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始屋夏社”,竹书记成汤立位七年,年年大旱无雨,民众以为天不云雨,不生万物,乃成汤不行王道而无德,因而民不聊生,王位震荡,成汤情急“自以為牲”以祷雨,竹书作“殷商成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禱于桑林,雨”。牲者,生生之特牛也,献诸天地之祭物以求生生天德,生字甲骨金文之象乃平地上出屮形之枝叶也,或有圆点在主干,丁实之象也,皆孳乳而生长成实之象,此生之古意也。牺字似乎也是生生之特牛,牺字甲骨金文尚未确定,若以隶书之犠字逆推,義者,作谋力伐以生生也;義字上部乃羊部,羊部甲骨金文之象乃十甲或屮上孳乳两支也,甲即太祖,屮即第一代之象,最上两支乃新生一代侧枝之象,民众之象也,其短横乃指事之笔,所以羊字之象或甲祖孳孽二代,或屮一代孳孽下一代,皆生生以成两代之義也,羊字解读参见豳风七月;義之下部乃戈钺左以上登,乃卜谋力行,杀以上登之象,亦兼大祭之象也。总观義字诸部,乃上下谋力行有伐祭祀之事,以求生生。若以传抄古文字之牺字观之,戈部依旧,而羊部或有或无,最大的不同是下部有冈部或纟部,皆关陵墓太祖也,若此看来,楷体牺字或更接近其金文之象,或关祖宗大祭之泛称,而无生生之義。若此,牲以求生,牺以祭祖,并言牺牲盖求祖生生和悼亡祭祖乃一事之两面也。成汤“自以為牲”乃以自身为祭物而求雨,此祭重在生生也,这也是成汤证明其有天命天德的最后一搏。竹书“殷商成湯:二十五年,作《大濩樂》”,二十五年乃桑林之祭的次年,由春官宗伯“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乃奏大蔟,歌應鐘,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韶》,以祀四望。乃奏蕤賓,歌函鐘,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無射,歌夾鐘,舞《大武》,以享先祖”之辞可见,殷商肇国之舞乐大濩所昭,非汤放夏桀,乃(成汤)考妣求雨之祭。先秦妣字之象乃并列两人,当指大君小君二人并列(行祭,行礼。。。),考言老亡,故以考妣言大小亡君之二鬼。“以享先妣”恰恰指出了桑林之禱非成汤一人主祭,乃成汤与其妻后共同主持,以自为祭很可能只是仪轨的一部分,亦或成汤夫妻皆自为献祭。乐记“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可能就是揭开这个谜题的钥匙,桑间即大濩,又名桑林之舞,庄子养生主“合於《桑林》之舞”之谓也;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亦此事也,并桑林上宫为一事,很可能上宫桑林即类周之淸庙,祭天配祖之所也,所思孟姜,孟弋和孟庸皆卫国先小君母妣也,隐隐暗示了商人上宫桑林乃男女生生之事。最有意思也最可信的史料当属襄公十年“宋公享晉侯于楚丘,請以桑林,荀罃辭,荀偃,士丐,曰,諸侯宋魯,於是觀禮,魯有禘樂,賓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舞師題以旌夏,晉侯懼而退,入于房,去旌,卒享而還。及著雍,疾,卜,桑林見,荀偃,士丐,欲奔請禱焉,荀罃不可曰,我辭禮矣,彼則以之,猶有鬼神,於彼加之”,此言宋公以大濩桑林之舞享晋悼公,晋公以身入局而终“入于房”。“去旌”乃言舞师擦除晋悼公之夏纹,可以看出桑林之舞必有夏商相斗之情节,晋悼公初以夏旌扮夏人,完成夏商相斗的场景后就是成汤求雨的情节了,晋君本应退后旁观,却伪做商人一份子而入房有享,入房当指演绎成汤云雨求雨之情节,成汤夫妻帅众巫祝行云雨之事而诱雨也,“誣上”即巫女诱上迎上也,“行私”指成汤雨露巫女妻后也,桑林之祭本意乃成汤以天子之身雨露天下,而实际仪轨歌舞中成汤仅仅有私数女而已。晋君本夏地之君,演绎夏君乃本色演出,而晋臣不欲悼公享桑林,其商胜夏之寓意恐怕是主要原因,绝不是“誣上行私”之事。“舞師題以旌夏”乃言舞师(巫师)在晋悼公额头纹以夏纹,以示其夏人也,题者,页于是,乃头部正中之象。楚辭招䰟“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乃楚人为其战亡者招魂,以百越战俘之骨肉为祭物,百越人的特征就是“雕题”纹额和黑齿。晋君隐其名而享,此其“行私”也。数日后晋公疾,卜其病因乃因桑林之神,桑林之神何也?商祖考妣也,之所以不必复行桑林商祖而求病愈,盖晋悼公非以真名行礼,桑林之神不知晋君也,此时若复行桑林,则无以为告,无以为求也,若是桑林加病加罪,也是加在那个晋君伪装的角色上,言下之意晋君之病无关桑林。仅从这一段文字还是看不出来桑林之舞究竟何为,但历代诸国皆隐晦其辞,可知桑林实情乃后人之忌讳,最为儒生所忌惮。 感谢现代考古,新都出土汉代桑林野合画像砖为我们揭示了桑林之舞的秘密:大祭求雨,其法乃以男女交合以象天地交,以诱天地交,天地交之象即云雨,就是成汤所祈,乃小雅黍苗“芃芃黍苗、陰雨膏之”之象也。雨露自古就是上天帝王生生之象,所谓的福泽大德,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言天雨并润公私,此句或可参解“誣上行私”之语,可以看出小雅大田公私之辞乃上天普惠之颂也。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宋亦箫之文“战国至汉代桑林之舞、桑林野合图与祈雨习俗”乃桑林之考古,以上汉代画像砖之说皆自此文。 成汤经大濩桑林,才真正奠定了殷商之天命王道,盖成汤猷祭而能生生, 天王之象也。道德经“上善若水”乃“天地之大德曰生”之异辞,也道出了先人心中水之象,天德生生,如甘霖雨露而泽润万物。善字乃言和羊的组合,羊部之象乃生生而繁衍世代也,言字之象乃坎穴上有屮,其主枝滋孽两支而持一,乃祖本孳孽而命一之象,最上短横乃指事之笔,意指其命其言,有些金文无最上指事之短横,虽非指其言,大義不违,总之,善之象乃祖命百世而生生不息也。“上善若水”道出了帝王春秋万代之真谛:雨露万物以成生生之大德,似水流年而君子百世焉。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之辞,可以看出“上善若水”当出自上古典册,其后之言似老子所作之传,尤以三字句乖离古義,必为老子所注。 老子河上公章句“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源泉也”归纳了水的两个出处,天德为雨露,地德为池湖也,很可能是“上善若水”的出处,水居于众恶低洼,水行则生生万物。有无根之雨水自天,也有泉水涌地,古人对泉水也有特别的解读。诗经中提及泉水者有十四首,或比泉水为母妣之德泽,或意母国故土之养,此泉水之地象也。大雅公刘“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以百泉喻故土烈祖,迁京豳而“觀其流泉、其軍三單”以言新邑之美,皆以泉喻土养也。

11Mar/21

“混沌”是chaos?

混沌可能最早出现在老子道德经的经注老子河上公章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德经)。謂道無形,混沌而成萬物,乃在天地之前。 马王堆帛书老子为:有物昆成,先天地生。 老子河上公章句又有:此三者不可致詰,三者,謂夷、希、微也(道德经)。不可致詰者,夫無色、無聲、無形,口不能言,書不能傳,當受之以靜,求之以神,不可問詰而得之也。故混而為一。混,合也。故合於三名之為一。 老子河上公章句可能是道德经今天已知最古老的注疏,相传是汉文帝时河上丈人所献,归为先秦战国文献也未尝没有可能。即使不能归为先秦文献,也是汉初尚未受到“汉儒”漂洗的道家思想和文辞。 混字,和也。在此文中,是大于等于两个有物的混合。可类比于开天辟地后的天地阴阳之合,这个就比较形象,容易理解,天地之合云雨也,男女之合也是云雨也。从帛书用词昆来看,更可能是老子的初始用词,还是混合之意,可是其混合之道不一定是云雨,所以无偏旁的三点水,更加凸显了有物混成的神秘和未知。后世经师训昆为混,大概率是汉字隶变后用字和字义都有了不小的变化,昆和混音意都开始分离。考诸金文,昆字上日下双手作物,就是乾卦的意象,天行健,健即建人也,以云雨建人建物。 沌字就简单了,云雨+屯卦,屯即春字,小草朦胧发芽初生的样子。也许最初的混沌就写作昆屯呢。 先秦鬼谷子有: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而神道混沌為一。 此处也可能是混沌最早的出处。其意明确无误,神道二物混合而生为一新物。可见至少战国之时,混沌一词(连绵词)已经在道家典籍是专有名词了。 列子.天瑞有: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这里的浑沦就是混沌,两个字不大像能训为同音,大概浑沦那就是列子说的方言发音了,这里已经是我们现代理解的意义了,即宇宙初始,混混沌沌一团。 再后有西汉淮南子:《原道》者,盧牟六合,混沌萬物。也是阴阳相交而生物的意思。以上四家都是黄老道学,混沌一词已经分化有两意。 再再后东汉儒家的白虎通德论有:始起之天,始起先有太初,後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然後剖判清濁。此中之混沌,已经不大能确定它的含义了,现代的混沌说和道家原始的交合萌生之意都可为解。不过道家的明白人一直都有,药王孙思邈《四言诗》:“一体混沌,两精感激。” 这意思不能再明白了,医道一家,阴阳之学之道是其看家的本领。 混沌还有可能是先秦道家为原道天地而造的新词,混沌乃叠韵连绵词,不可以逐字解读,但是造词之人以双字之意赋予了此连绵词。很明显,这是文字发展到高级阶段,文人开始主动创造和赋予词义和读音,而不是从口语和自然中得出字词。 总之混沌不是chaos, 是指天地起始,朦朦胧胧,勃勃生机。混有混合交合的意思, 就是阴阳相交,而生万物。沌的原字是屯, 易经“屯卦”解屯字为春,草木萌生的样子。 混沌,就是指万物起始,是由阴阳相交,朦胧而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