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poem忆江南/白居易 My Hangzhou city
Chinese poem illustration: 忆江南/ Reminiscence of Jiangnan by Bai Juyi Youtube above not applicable? watch full video at Bilibili: 忆江南 Simple while with the most splendid colors make this poem one ofRead More…
Chinese poem illustration: 忆江南/ Reminiscence of Jiangnan by Bai Juyi Youtube above not applicable? watch full video at Bilibili: 忆江南 Simple while with the most splendid colors make this poem one ofRead More…
琵琶行 / 琵琶引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解读者:博主 元和十年,(元和十年,唐宪宗的年号,即公元815年,已经是江河日下的中晚唐时期,所谓的元和中兴只是水中花镜中月而已。这次左迁也是白乐天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的起始。)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九江城西,后沦为英租界,是一个形状似脸盆的内港,是湓江,也就是现今的龙开河/龙开河路的一部分,形状很像长在肠子上的胃。经龙开河入长江。英租界时内港仍在,不知何时填平。本地出租司机说龙开河90年代后先被填平,后部分河道又被次任市长责令挖开。东南侧有烟雨亭立于甘棠湖台墩中,传说是周瑜在柴桑练水军的点将台,琵琶行也题刻在烟雨亭边。传说琵琶行的发生地是在湓江的西岸,跟烟雨亭隔岸相望),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穆曹明显是邵武九姓,西域附内的胡人,琵琶当然是胡乐了,此琵琶女是不是也是胡人?),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浔阳,江州,柴桑,九江一城也。 因琵琶行闻名。有浔阳楼立于江边,宋江题反诗的地方)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秦腔六幺和绿腰同音)。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秦腔暂歇和渐歇发音相近)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陵非虾蟆陵,乃下马陵也,汉代大儒董仲舒之墓。唐之京城,乃今之西安,本人故乡也。俺的中学语文老师说虾蟆陵之秦腔等同于下马陵,今天我们老陕发音也是一样的。外地人白居易听不懂京腔,笔误也。下马陵离本人住家两站路,从来没去过。离家多年后,有一次约朋友喝酒,突然想起个这么有名的地方从来没去过–现在下马陵两边都是酒吧,就在和平门的城墙内。夜幕里看起来像个小庙。下马陵最早出现在唐人韦述的《两京记》中,但在唐代的史籍诗赋中虽一再被提及,却从来没有说到具体位置。较详细的方位说明在宋《长安志》中,里面有“蝦蟆陵在万年县南六里”的记载,这个位置即现在西安交大东南侧,也是本人住家两站路。而今和平门里的下马陵,是明代扩大西安府城后,将墓移至城内建董子祠,此后,那里便开始叫下马陵。但是下马陵是不是董仲舒之墓,还是疑问重重。有说其陪葬汉武帝的茂陵,在兴平的渭北塬上。除了陵墓位置的问号,其实我还有一个大问号,只有皇帝墓可以称陵,董仲舒虽为大儒,其墓也可称陵?孔子也不过是孔子墓。那么下马陵是不是董仲舒墓也是个问号了。)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