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是香港回归20周年。 这半年几次访港探亲,隐隐觉得在酝酿着什么,港九几个大书店的香港读物暴增,甚至有书号称“香港有文化”,我看大部分是港人通俗作品,无外乎是地方文化和近代史的片段研究和回忆,还谈不上是“文化”。但是烘托气氛足够了,怀旧,伤城。这大概也是英美操纵他国的一贯手法:以宗教民俗研究入手,发现人群之差别和矛盾,然后从教育和媒体上持续不断的挑拨其矛盾。一家儿孙之间从此打的火热朝天,“继父”就安安稳稳的钓鱼,充好人。从英国全球殖民开始,这个计策从没有失败,难道港台也会如此? 大街小巷偶尔跟港人说话,态度漠然,冰冷。当年的港人基本不会普通话,热心帮助大陆土人也好,瞧不起也好,都写在脸上,鲜活的态度,砰砰跳动的是热心或者瞧不起土人的傲骨。现在可倒好,寻常阡陌巷尾,跟港人问路谈天,听不到摸不到港人的心何在,如机器人般冰冷。 反倒是这个英国老太太对自己的母国和香港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杜叶锡恩把自彭定康以来的英国对港政策批的一塌糊涂,也给民主扣了一盆屎……香港人最大的可悲在于不知道什么是殖民和被殖民,谁是地球上倒数第一脱离殖民的被殖民人群,更不知道衣食的根基何在。天真的相信民主,天真的相信爱拼就会赢。整个社会氛围就是亲西方和哈日。战后生的一代老师,再加上回归后的年轻人,这两股力量鼓噪呐喊,点燃了贫富悬殊的社会阶层的中下层大众。想想就头疼,没什么解法,只能靠巨变或者人民换代,新一代亲中的人群长成。 回顾短短的20年回归史,反高铁是戳破港人自我认同的关键事件“先进国家大英帝国来殖民,我只好认了,哪儿轮到土共来殖民/统领,认你血缘宗主已经给足面子了。” 之后所有的抗中,民主要求,不过是这个情绪思维的延伸。港人从来就没有好好对比分析一下英殖和回归在政治经济上的差别和改变,反而恬不知耻的奉行“有奶就是娘”的人生哲学。所谓的民主诉求不过是透明的外皮而已。即使沦落到“有奶就是娘”,至少也得看清楚奶从何来吧?英国全球殖民,无数个城市,内陆,海口,高山,大陆,什么样的风土人情没有?为何单单香港如此璀璨富庶,港人从来没有想过。香港真正的腾飞自1960年代起始,之前比印度,上海等诸多城市相差甚远,之前英殖的100多年难道都在昏昏欲睡?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这个种子是彭定康种下: 殖民香港近160年的大英帝国,历来派遣的港督都是殖民部和外交部出身,所谓的官僚。而彭总是唯一议会出身,也就是政客,大英帝国操纵政治手法之隐晦阴险可见一斑。在英中交接香港的最后时期,派遣一个擅长操纵民意和运动的港督,为跟他没有任何关系的未来讨价还价,制定未来规划,跟一个房客在交房前,为你的房地产投资来谋利谋划一样,何其可笑。 反讽的是,对经济,港人没有什么诉求,或者说继续“五十年不变”,没有经济诉求的政治诉求是虚妄的也是幼稚的,即便事件的另一个起因是经济原因: 年轻一代对职业的无望……,这也从另一面反映了香港政治的幼稚程度。 反思中国之崛起,还仅仅处在预热阶段,同根同气的港人台人吃不消了,同文日韩越也开始惶恐。一旦这条巨龙起飞,是福是祸,对世界的震荡,这是东亚和东南亚人民现在就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全球人民关心的重大问题。 以上部分文字摘抄于本人新浪博客,2020.10.23略有增补
“龙在雪域“,不得不博客的读后感
龍在雪域:一九四七年後的西藏(The Dragon in the Land of Snows: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Since 1947) 读完厚厚600+页的学术大部头,在豆瓣勾阅不得。添加新书两次,都在最后一步跳异界,看来此书在豆瓣已被查禁。此书乃学术著作,如果不是闲极无聊,满腹莫名的好奇心如我,一般人是不会翻看的。 這本書是西方第一本西藏現代通史。茨仁教授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之中,訪問了許多重要的西藏政治人物,並且運用了許多尚未出版的史料。茨仁教授利用了他無與倫比的人際網路,援引接觸了政界、學界、宗教圈以及媒體,範圍橫跨西藏、中國、亞洲、歐洲、美國,還包含了許許多多前所未見、尚未問世的史料。這本書廣受各界推崇,並被認為是西藏現代史的標準文本。 的确,作为脱藏人,茨仁夏加教授的这本著作完全堪称以上评语。以下说说不足。本书断代史1947-1989,之前,是英藏清/民的博弈,本书可以作为印藏中的博弈的上半场,因为下半场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不足一:作者天然预设了西藏已经是独立国家,有可能是仅仅聚焦一个短短的时空所带来的问题,而这个错误的预设是致命的,让本书所有的叙述都带上了有色眼镜。西藏”流亡政府”在国际社会几十年来碰的头破血流,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其得到的国际社会支持无外乎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中国和西藏人权环境的关切,其二是89时期民粹对中国政府的厌恶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对于“西藏国”,即使是“流亡政府”驻地的铁杆印度,也从来都不承认。 不足二:作者对印度的美化。最典型的表现是中印战争的一笔带过。对战争的起因,以及交战的进程和结果都一笔带过。所谓西藏问题的存在,最深的根源就是印度中国在地区关系上尚不能和谐共处,西藏问题就是这个现象的直接表现。英国人写的“印度对华战争” 就是一个极好的对照读物,虽然本书也数处引用了该书。 2024.3又及:所谓的西藏问题是中国,印度还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多方博弈的结果,印度愚蠢顽固的继承了英帝国的野心,一手造成了中印战争,跟今日北约东扩而造成的乌东战争何其相似,而1949以来中美的敌对,令美国成了印度野心的积极赞助者兼参谋,这跟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又何其相似。 写着写着又想起第三个建议:地方史,沦落成了地方政治史。经济,地理,人口,文化,民情。。。基本上没有介绍和归纳,偶尔有几笔也是围绕着政治。满满的引用注解,基本上都是英国中国和印度的公文。 以作者的功夫和笔力,应该远远超出本书的成就,可惜其眼界和预设前提出了问题。。。
2.3/4 郴州-南华寺-翁源 珠海 北京珠海千里行第十,第十一天
一路南下,寒意相伴一路,我大华北,西北,江南一个鸟样啊,冻死狗的节奏。到了林邑郴州,虽然还是冷,寒意没了。 今天要翻越五岭,进入南蛮之地。百度导航头一次指路到国道,而不是高速。看来古今过五岭都不好玩。 107国道上车也不少,排着队前行。时缓时急,开到宜章县城,穿城而过,重回京港澳高速小塘收费站。乌压压全是车,每年央视春运高速和收费站拥堵画面,第一个和最壮观的一定是这个小塘收费站,京港澳高速的楚粤分界线。 过了小塘,车道宽阔,双向八车道,一路顺畅起来。不知不觉过了韶关-地貌没什么变化,无雄奇山岭,地势平缓,有些意外和失望。李希霍芬是1月12日到达韶州府的,河边是生意来往破败的景象。 也许不仅仅是旅行时间长短的不同吧,以步行,骑马坐轿和行船的长途跋涉,跟驾车相比,体力,心理,气候,地气,民风,道路,饮食和旅行的时间跨度都有天壤之别。比如去爬武当,古人未到武当时,会一点点感受山势水流的变幻,仙气逐渐升腾。到了山脚玉虚宫,初见武当真人,惊叹玉虚宫的宏伟,吃好喝好睡好。玉虚宫算是一进。改天上山,一路香客一路观庙。第一天宿太子坡,南岩,算是二进,第三天登顶金殿,第三进。第四天回到山脚玉虚宫。现在爬武当,在一个现代景区的大门购票,大巴一路把游客送到南岩。下车爬过三个山门见金殿。返身坐缆车下到半山,换大巴到山下。一日之游,且不见玉虚宫。古人对武当的感觉和我们能一样么?今时游人一路躺着,只捡生猛海鲜的景点生吞硬填; 古时一路旅途劳顿,一步一步之间,被景色风光气味温度雨雪人情体力心情的变幻裹挟。茅厕粪坑,白菜豆腐,大鱼大肉,山珍野味,各种景色心态,时而感知清零,时而微醺,时而大醉,进入武当后,是一醉,二醉到三醉不省人事。。。。古今游人踏入的是两条相去甚远的河流。 韶关城南就是南华寺,六祖的真身舍利就在寺里。南华寺在一个大致东西向的狭长谷地里,背靠小山,南面曹溪和小山。现在的寺庙是民国虚云大和尚修的,没什么古老遗留。已正午,进南华寺素菜馆,一盘青菜,一盘豆腐,一碗饭,一壶茶,享受一次标准和尚午餐。 2月3号是春节长假和高速免费通行最后一天,就不挤热闹进城了。在地图上选了106国道上的官渡镇过夜停留。翁源偏离干线国道,一派山谷风光,处处是甘蔗田,可以再来。宿官渡镇新开张的山水假日酒店,临瓮江。过韶关不冷,到广州觉得热,至珠海换了单衣。 2月4一早出发,9点整跨珠江望小蛮腰,10点20过珠海下栅检查站,北京-西安-珠海行,至此一人三狗平安到达。 行车里程3570公里,人狗无碍,一路方便。
2.2 朱亭-郴州 北京珠海千里行第九天
一早结账,笑眯眯不说话的朱亭大酒店老板娘发声了,要我赔偿床上的烂棉絮,索价200,不肯议价。慈眉善目的印象全部作废。 昨天进客房,我家土狗就上床拉了尿。第一时间揭下传单,拿给老板说赶紧洗洗,也答应赔偿。老板娘今早说床单没完全洗干净,就算了,但是床上的陈年破棉絮有尿迹–我也不否认。200元!跟大妈没法讨价,只好吃下一团怒气走人。 天气一路阴沉,我也无精打采,南岳脚下路过,什么也看不到。 中午到郴州,山清水秀,人气颇旺。住在市政府边的商务酒店,俺和狗狗的胆子越来越肥了。郴州鱼粉 溜达了博物馆,逛街,享受湖南菜,公交步行,溜达了一个下午。 李希霍芬大概是1月23日到郴州的,跟随行仆人的矛盾之大,以致郴州李道台都无力保护。随行仆人神通广大,已经挑起了著名的郴州“暴民”对老外的愤怒。“因为我听说这个地方的官员在处理暴民的时候比较软弱,如果跟这群人来硬的,很可能自己都会被暴打,甚至杀害。”。李希霍芬离开郴州继续北上,出现红色砂岩,地貌巨变。对古生物学研究,“湖南的南部简直就是一个天堂”,“实在不是一个富裕的行省”-这根朱亭大酒店老板的鱼米之乡富饶之地的说法大相径庭。 郴州可以再来,几个关键词是:林邑,苏仙,义帝,2008雪灾,也是离广东最近的湖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