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Sep/09

当当与亚马孙的私家记录和对比

看看当当的购书记录,第一张单子是2003年6月,还是到货支付的形式。20元的订单金额想起来是一个测试订单。也很早就成了当当的钻石用户,每年或多或少的在当当上买几次书。 很可惜, 这个习惯到了2006年初嘎然而止。 再看看卓越亚马逊的购书记录, 第一张单发生在2006年的3月。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 只不过俺当时的东家是亚马逊的全球IT供应商之一,从06起因为亚马逊并购卓越而落地中国,俺们也开始跟亚马逊中国打交道了。给自己的客户捧捧场,顺便了解一下客户的业务情况,是俺的职业精神之一。除此之外, 这个转变并没有其他深层的原因和目的。即使时至今日,隐隐记得的也就是当当的送货服务不令人满意,这也是其时业界的普遍问题。反正大名鼎鼎的亚马逊中国当时也没给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从06年到现在, 除了08年零订单, 每年有3-6个亚马逊的订单,变成了亚马逊的VIP客户。 日子一来二去,3,4年就飘过去了, 俺也算落草电商一族。有了另一种眼光来看这两家电商巨头。让我们分别在两家找几本书吧, 考察一下两家在商品搜索的功力。样本的选取是比较偏门的种类, 这样更容易看出两家的定位精度。 测试1书名:地理大发现 先看当当的表现。当当的思路是多多益善, 有点关系的我都给你列出来。单单是图书就有近500种,还好,在新版搜索里有分类索引和子分类索引。但是子分类索引数量达到了31种,而且默认显示是压缩的,大概只显示了11个子类。在反复试了3,4个子分类索引和4,5个孙子分类索引,翻过头三页后,终于在科普读物子类的搜索结果列表第一页的下半版面发现了该书。大概花了我5分多钟的时间。 再看亚马逊的表现, 简洁, 一击中的。左栏显示相关的图书结果有16个,第一页最后一个结果就是目标。因为结果数量的精简, 左栏显示的子分类索引也变得只有9个类别, 数据的离散分布也很均匀。花了我5秒钟, 打字4秒, 发现结果一秒。 当当网 亚马逊网 优点 符合多多益善的中式心理。但是这个用户心理正在快速的转变到精确搜索定位。好坏参半吧。 有搜索记录,可以看到本次浏览的各个搜索词。能多大程度帮助用户快速找到商品,我个人持怀疑态度。 有模糊搜索推荐, 这个很好。但是具体到当当就意义不大了, 因为搜索的结果本身已经非常模糊了。 输入的自动完成有数量提示,虽然提示数偏差很大。本例提示有158个结果,实际有550种商品Read More…

14Sep/09

中外大有不同

从技术和企业的角度, 分享一些中外思维和行为之不同。 先从企业的理念来看。 中资:做大做强 外资:创造独特的价值 做大跟做强其实毫无关系。但是在中式思维里, 大就是强。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跟这个中式思维唱的也是反调。在中国,做大做强也算是部分真理。比如阿里巴巴,开始只是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业的一个先锋,经年累月,阿里终于做大了,其商业模式和技术特点反而失去了鲜明的特点,也变成了新浪式的随波逐流。另一方面,阿里开始变得政经不分,马云终日游走/被游走于各省市发改委,为各省市的GDP和新经济做贡献。原本单纯专注的公司目标顿时参杂了更多的政治因素和利益团体。据此, 我完全不看好阿里巴巴和马云的未来。中式哲学和现世环境,难以在中国造就独树一帜,有持续发展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考察大连软件园,也可看到中外理念志不同。大连软件园初建和蓬勃发展,靠的是两家旗舰企业的率先入驻。其一是通用电气–已更名为Genpact。当初杰克韦尔奇坐着小飞机来大连跟薄熙来敲定了GE要在大连做BPO.我有幸从一开始参与了GE大连的初建,从百十号人,成长到近两千人,还是不温不火的继续做BPO.另一家是东软,东软学院相信给每一个去过大连软件园的访客应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完美的技术蓝领制造工厂。今年有幸和东软合作,才知道东软已经不“软”了, 现在是很“硬”很有规模的公司,房地产和教育业占据了东软90%的产值。这也是东软投资大连, 大连政府给东软的回报之一。东软园区昂然屹立山顶,伫立在绿草上的巨大的Nuesoft的logo跟背景的古堡式楼群相映生辉。适应天时,是伟大企业的一个特征,希望东软在房地产业找到了自己独到的之处, 而不是投机。否则东软的前途仍然在飘渺之中。反观Genpact, 公司明确的商业目标使得它不能利用大连软件园的奠基者的身份之便,在地产之类的暴利行业里捞取油水。短期看来似乎是没有商业的敏感度和机敏, 长期看来, 是公司和资本对自我的商业策略和能力无比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任何企业都是野娼流莺似的行为模式和结果。 今晚先写到这里, 后面还有几个技术潮流的对比。

09Sep/09

李开复博士创业的一个侧面

李博士退出谷歌的行政体系, 投入到激情四溢的创业投资领域,由衷为李博士的胸怀抱负所折服, 也为其人格所折服。 自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始,至谷歌中国,李博士在一个复杂的行政和经济利益体系中,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创造力,将美国佬的资金,技术及管理引来中国,倡导技术创造之风气,培养有世界眼界和水准的中国本土人才, 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现在,李博士可以脱离樊笼,完全以自己的意愿来孵化和指导一批有志青年,共同创造,如果俺也是李博士条件所列之年龄,一定会全力争取进入这个团队和平台。而不像现在,以自己偏安一隅之身,善意的记录下也许是片面, 也许是杞人忧天的一些观察。 先看看李博士的资历 Previous jobs founding president of Google China Corporate Vice President, Natural Interactive Services Division (NISD), Microsoft Corp. 2000 – July, 2005 [3] Founder, MicrosoftRead More…